今年初訂了一個目標,旅行要走出東南亞或東北亞
土耳其是一直想去的地方,但費用老是高到嚇人
也許是非旺季,突然看到一個覺得還算合理的價位,快快報名啦~~~
旅行社的行程有新航和馬航可選擇,同事坐過新航覺得服務不錯
同樣的價位,這次就坐新航了
出發前2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到底要飛行多久,也懶得去計算行程表上的起飛到達時間
只知道到新加坡要四個半小時,轉機再到伊斯坦堡
當領隊說第一段能不睡就不睡,因為第二段要坐十個小時時,還被嚇了一跳...原來要那麼久啊~
就這樣飛來飛去,在機上也吃了好幾餐
機上的餐點跟其他航空公司比起來是真的好吃了那麼一點
但是也只能說是不好吃中的好吃...
新航服務的二個大賣點,左邊的特調"新加坡司令"
是說空少也太high,酒精調得有夠濃的
右邊只有晚餐才供應的冰品"哈根打士"迷你杯一人一杯
只有一種口味也滿足了經濟艙享受高級餐點的心情
很幸運剛好碰到新航長途飛行到新加坡轉機時的優惠活動
一張來回票可以換價值新幣20元的優惠券,相當於台幣880元
這優惠券在樟宜機場內使用,裡頭有吃的用的所有免稅品都適用,划算!!
就這樣飛啊飛的,終於到了土耳其
土耳其為了要爭取2020年的奧運,機場內斗大的紅色廣告看版比比皆是
去前就知道行程要坐很久的車,所幸當地的遊覽車也算大台,2+1的座位很舒適
導遊當然是當地人,但不會說國語,原來土耳其為了要保障當地人的工作
所以規定旅行團一定要配一位導遊,所以領隊很重要,第一,要懂英文和導遊溝通
再不然就是要很懂得土耳其的風俗民情,因為他要負責起全程的解說工作
第一站先來到藍色清真寺,其實當天的天氣並不好,而且去的時候還沒有開放
只是在外觀先看一看,附近的景點也是不少,聖索菲亞大教堂也在藍色清真寺的對面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建於西元360年由君士坦丁大帝所建
原本是基督徒所用,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
後來在西元1453年時被改建成伊斯蘭教清真寺
雖然最後一天才又回到藍色清真寺參觀,我就先一起記錄下來了
進入清真寺的服裝是有規定的,要脫鞋並用塑膠袋裝起來(有免費提供)
不能穿短褲或短裙,若真的要進入服裝又不合規定的話,現場有簡易的沙龍2里拉一條
土耳其的回教徒並沒有規定太嚴格,女生沒有一定要包頭才能入內
當地的回教徒到膜拜時間時要到這一區洗手洗腳才能進入
觀光客並沒有規定,不過要注意時間,因為在膜拜時是禁止入內的
之所以稱之為藍色清真寺,是裡頭的牆璧貼的是藍色和白色的磁磚
在陽光照射下就變成藍色的,所以稱之為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是在1609~1616年建造的
阿赫美特在建這清真寺時一心想要建一座完美的清真寺,最好能拼過對面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想要做得比它更豪華更大,但這圓頂怎麼做就是做不了那麼大一個
沒想到相差幾百年的建築工法,舊的打敗新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參觀過清真寺,其實它裡頭沒有任何神像或照片
只有一個像牆面的地方,方位是面向回教聖地麥加
裡頭都會舖有地毯,經過領隊的解說我才知道
原來膜拜的時候要比肩並列的站在圓圈圈內,隔璧和隔璧都很近
再一起跪下來手扶地板額頭碰地,男女地位是不同的,女生要到後面或者二樓做膜拜
藍色清真寺的另一個特色是它有六根的叫拜塔(又叫宣禮塔)
叫拜塔的作用就是朝拜時間一到就會有人廣播,但不是像里長在放送叫大家幹嘛幹嘛的
有點像在唸經的平音放送,領隊說那些都是真人發音,不是用錄音播放
一般叫拜塔最多都做到四根,當時蘇丹阿赫美特就一心想要做個豪華版的
便下令要建築師做個"黃金"的叫拜塔,但這土耳其話的黃金發音和六很相似
建築師誤會了,所以做了六根的叫拜塔,在當時也是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因為麥加聖地當時也是做了六根叫拜塔,蘇丹的作法被批為傲慢
後來為平息爭議,蘇丹只好趕緊出資再送了一根叫拜塔給麥加
藍色清真寺的佔地蠻大的
膜拜地方就不小了,外頭還有一大片的廣場
屋頂都是以圓頂式的建築
看到門上的鐵鍊嗎?這是古代商旅為了要進入清真寺內,就將駱駝綁在這裡
依照慣例,遊記一天要分好幾篇...
<土耳其的國花>
我們是三月底去的,這個時間土耳其種了很多的鬱金香
聽說再過一個月會開得更多更漂亮
土耳其的國花是什麼知道嗎?答案是鬱金香....
也許大家早已知道,不過我倒是一直以為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
經過領隊解說才知道她們只是培育的最大宗,旅行處處都可以增長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