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ER ANTELOPE
https://vacation.eztravel.com.tw/sight/plc0000064360/antelope-canyon-羚羊峽谷
在拉斯維加斯的凱撒大飯店好吃好睡渡過一晚後
接著驅車前往今日的唯一景點-下羚羊谷
下羚羊谷在亞歷桑納州北部的佩奇鎮(Page)
來到這裡一定要請當地的印地安導遊做為嚮導
自助前往的話不是很清楚是否有中文嚮導的配置
當天我們10人拆成2團全程都是以英文解說
羚羊峽谷分為上下羚羊谷,這次來到下羚羊
需走過一片像是沙漠的細沙地之後再到質地堅硬的岩石區
在地面上看不出這個地方究竟是特別在哪裡??
約莫走了10分鐘後,拾階而下
順著有點垂直的樓梯下到"谷底"
抬頭往上看,世界彷彿不一樣了
谷內的小徑寬窄不一
有的只能一人通過,有的可以集合拍團體照
但都不至於需要彎身或者蹲下的通行
導遊的導覽方式似乎也有所不同,因為本團聽得懂英文的不多
索性派了位最會抓拍照角度的嚮導給我們
搭配著陽光透過來的光線,洞內頓時令人目神迷
專業就是不同,看起來像是一座小丘
其實是將手機近拍
配合著自然光線,營造出視覺上的驚人效果
怎麼。。。總覺得這畫面曾經出現在微軟官方電腦螢幕上
也因為每天的光線不同
不見得每次來都會拍到一樣的照片
在這裡,我也見識到了專業的果然不同
就看嚮導一會近拍,一會仰頭向上拍,一會又下腰似的取景
真的不管怎麼拍,景色都好特別
當然,自然的地形,加加減減都要放一些想像
經過了一塊完全不起眼的岩石
在嚮導的解說及手勢配合之下,就成了一顆愛心
順著手指向上看
左邊就像一個鯊魚頭
而右邊就像是個要衝出來的木乃伊
抬頭往上就像是一個大隙縫
但你是否發現,這是一隻海馬?
沒想到這個洞穴裡藏有如此千變萬化的美景
整個導覽約莫一個小時的時間
這次來美西自助,印象最深刻的,就屬這下羚羊谷了
<下羚羊谷地質形成的簡要說明>
同車的另一團嚮遊解說非常詳盡
上來後,也說明這地質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他將沙地堆了一個小沙丘
接著,在頂部尖尖的地方倒水
然後,過了大約幾分鐘後
整塊沙子徒手就可以拿起來了
但這樣的不是代表就成了這樣的地質
在嚮導解說完後,說要將這成狀沙子送團員的同事,整個就散掉了。。。
也就是說,這樣的地形是經過了長時間(也許千年萬年的時間)
雨水的反覆沖刷,沈積之後,便成為了現在這樣的景色
下羚羊谷是屬於往下參觀的方式
當然,如果遇上了大暴雨就得暫停行程,以避免碰上淹水的危險
聽說,曾經是下到整個洞裡沒有路走的情況
<植物也來當移民>
這片草地特別地方是,這些植物並不是美國土生土長
而是來自俄羅斯,種子也不是刻意進口
據說是人類的鞋子帶上了種子來到這裡,剛好適合這裡的環境而長出來的
<特別感謝>
看看我們嚮導的英姿
他真的就是這樣或躺或仰或半蹲式的幫我們拍出一張又一張的下羚羊美景